协会要闻

首页 > 新闻中心

乐岩龙江建言:破局中小企业转型之困,关键在于“制度”与“人才”的双向奔赴

2025-09-07


95日,由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“黑龙江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赋能交流培训会”在哈尔滨隆重举行。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曹虎出席会议并致辞,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副局长丛士博出席活动,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迎新、执行秘书长乐岩应邀出席。来自黑龙江省各市(地)工信部门、哈尔滨市联通、金融机构、科研院所、服务机构负责人,以及省内优质中小企业代表等共200余人线下参会,线上参会1000余人。



活动现场发布了2025年第一、二批黑龙江省优质中小企业名单,并对新修订的《优质中小企业梯度管理办法》进行权威解读,同步举行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服务专项行动启动仪式,标志着龙江优质中小企业培育进入精准化、规范化、规模化新阶段。




在培育赋能交流培训会上,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执行秘书长乐岩作了题为《破局与共生——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建设》的主旨分享。乐岩主要从直面痛点、阐明“共生”、 路径破局、破局核心、中职协赋能等做了重点分享:

直面痛点:中小企业跃升亟待突破治理与人才瓶颈

乐岩指出,广大优质中小企业正处在从“粗放生长”迈向“高质量发展”的关键跃升期,普遍面临“传承危机、人才短缺、管理滞后、转型升级困难”等核心痛点。他强调,破解这些难题,不能仅靠单一的技术或市场突破,必须从企业治理的底层逻辑入手,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,并建设一支与之匹配的高素质职业经理人才队伍。



解析“特色”:党的领导是公司治理的航向

分享中,乐岩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刻内涵。他指出,其“特”之处在于超越了西方传统公司治理模式,是以党建为引领,融入了“社会责任”、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等基因的“中国智慧”。他特别详解了“党的领导”如何通过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”,与企业治理结构深度融合,为企业注入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,确保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。

阐明“共生”:制度与人才是价值共生的双向奔赴

乐岩着重剖析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职业经理人之间“相辅相成、互为因果、共生共荣”的内在关系。他强调,现代企业制度是职业经理人发挥作用的土壤,它所倡导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、法人治理结构等,为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化、市场化管理提供了舞台和规则。反之,职业经理人是现代企业制度有效运行的核心执行者,是实现科学管理、提升经营效能、解决“代理问题”的关键所在。二者共同构成推动企业持续“进化”与“发展”的驱动双轮。


路径破局:民营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“四梁八柱”

针对广大民营企业“职业经理人不好找、不好用、不会用、不敢用”的现实困境,乐岩提出了民营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路径。他表示,企业需紧扣“产权清晰、权责明确、政企分开、管理科学”的基本条件,夯实四大支柱,并采取“三步走”策略:先筑基(明晰产权、规范决策)、再试点(引入中层、借用外脑)、后融合(完善治理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),由内而外、由易到难分阶段推进。




破局核心:企业家自我革命与内部培养是关键

“新时代的CEO,不仅是职业经理人,更是企业政治家。”乐岩建议,企业不能坐等“空降神兵”,而应坚持“内部培养为主,外部引进为辅”的策略。他呼吁:“企业家的自我革命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一颗纽扣。”兼任经理层的企业家、股东及家族成员,必须率先实现从“老板”到“职业化企业家”的转变,带头实现经营管理的专业化、市场化、职业化、国际化和社会化。在此基础上,通过“70-20-10”人才生态模型(70%内部培养、20%内部流动、10%战略性引进),打造企业自身的人才“造血系统”,系统性培养“子弟兵”式的职业经理人。

中职协赋能:为龙江中小企业提供实战支持

乐岩介绍,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作为国家级行业组织,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。中职协打造的“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义诊”和“企业增值诊断”两大服务,可免费为企业提供专业“体检”与解决方案,助力企业降本增效、完善治理。他欢迎龙江企业积极对接中职协的资源,充分利用其整合的全球名校名企师资与职业经理人资质社会化培养、评价和认定体系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。




本次主旨分享以丰富的内容、鲜活的案例,既系统阐述了企业治理的理论框架,又创新性地提出了人才梯队建设的解决方案,在与会人员中引发热烈反响。尤其针对龙江地区中小企业的特性,分享所呈现的治理升级路径、人才破局策略和梯度发展模型,为龙江优质中小企业提升治理水平、突破人才困境、实现梯度成长提供了颇具价值的思路与方法。

相关阅读

民政部 | 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 |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 |  教育部 | 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

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 | 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 | 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 |  工业经济联合会 |  中国企业联合会  

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Copyright©2021         京ICP备15010129号-3       技术支持:北京首经人才集团        旧版网站